立冬养生正当时,天山雪莲通补兼顾抵御冬季严寒
立,建始也,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立冬,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,也标志着冬季的开启。立冬后气温下降,自然界中寒气大盛,防寒是冬季养生的头等大事。民间流传“立冬有食补,春来勇如虎”的说法,关于冬季养生,《黄帝内经》也有言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立冬节气究竟该怎么补?食用天山雪莲等养生之品能否让来春“勇如虎”?
立冬之后,天地间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万物活动趋于休止。秋收冬藏,立冬养生应顺应自然界“闭藏”的规律,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原则。
饮食进补 驱寒暖胃
从中医角度讲,立冬之后,气候处于“阳消阴长”的过程,气温较低,如果此时不注意保暖则易外感寒邪,使得寒邪内克于胃肠,导致胃肠不适。根据中医“寒则温之”的原则,建议大家饮食上以温补养阴为主,适当食用肉、奶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较多的食物,保证蛋白质的摄入,也可以食用温补粥品进行调理,同时在日常饮食中少食生冷食物,以免损伤阳气,多吃温性、热性食物,以提高人体在冬季的耐寒能力。
中医一向遵从药食同源,但是切记不可盲目进补,需辨证施膳。针对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群,可以选用天山雪莲、黄芪、枸杞等物进行食补;女性朋友普遍怕冷,因此可以在冬季选用天山雪莲、乌鸡、羊肉等温补类的食材进行温补;阴虚火热人群则不建议过食温补食物,因为温补食物容易上火,火热之邪易烧阴液,从而导致阴液不足、内源性虚热,进而加重阴虚内热的症状;身体健康的小孩子均衡饮食即可,不可过度滋补,以免虚不受补,破坏体内平衡。
国医大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曾经表示:“养生之道首先在通,讲究心气通、血脉通、肠胃通。”为避免“虚不受补”的情况出现,我们可能更需要先疏通身体经络,达到心气通、血脉通、肠胃通,以此减轻脾胃负担,从而使后续补阳气、健脾、疏肝、解郁等补益效果发挥到最大。天山雪莲性温而不燥、味微苦,入肝、脾、肾三经,具有温肾助阳、散寒除湿、通经活血等功效,被誉为“百草之王”。天山雪莲“通”在能祛寒除湿、通经活血,令气血经络凝滞处畅通,“补”在能温肾助阳、补阴益阳,令人体内部阴阳平衡,是中药材中通补兼顾的集大成者。经络通畅了,才能濡养脾胃,让脾胃更好地工作,后续的“补”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。
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编著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记载天山雪莲“其地有天山,冬夏积雪,雪中有莲,以产天山峰顶者为第一”,“能补阴益阳,老人阳绝者,浸酒服,能令八十者皆有子。治一切寒症”,“此生寒极之地而性热,积阴外凝,纯阳内结”。在立冬之际宜食天山雪莲,可驱除寒邪,以抵御冬寒。
注意保暖 早睡晚起
头颈、腰部、膝盖、脚部等几个人体部位,是防寒的重中之重。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,注意头颈部位的保暖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,对预防高血压病、心血管病等都具备一定好处;腰为肾之府,而肾喜温恶寒,因此注意腰部的保暖能够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;膝关节部位最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,建议大家、尤其是爱美的女孩子们尽量避免在冬季暴露膝盖等处;寒从脚下起,因此在冬天一定要注意防脚寒,睡前用热水泡脚效果更佳。
日出而作,冬季起居应顺应自然界规律,着眼于“藏”,早睡晚起才能不轻易扰动阳气。建议大家每天最迟不超过12点入睡,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,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,有益于人体在冬季潜藏阳气、积蓄阴津。
“冬天进补,春天打虎”,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,正确地“补冬”才能养精蓄锐,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!
推荐阅读:旗龙网
相关阅读
从文娱产业看自贸港建设,从夜经济看海南岛民生活变化

近日,首届消博会在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顺利落下帷幕,此次展会为世界各地的消费精品提供展览交易的渠道,创造了无限商机,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活力,也看到了自贸港海
绿色引领发展 艺术赋能乡村

2018年,延平区乘着入选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的东风,立足生态、区位、人文及资源禀赋等优势,创建“古厝生态银行”机制,整合、盘活零散的古村、古厝等碎片
让利从不套路 哈弗H4至高14500元综合钜惠!

节气已过白露,气候也逐渐开始凉爽。“金九银十”原本是中国消费市场中首创的流行语,大意是指9月、10月是一年中的消费旺季,尤其是在买汽车这样的大件商品时,这种从众
丁晓君新作《我的父母中国》《春晖》歌曲发行引瞩目

2020年7月31日著名京剧演员丁晓君推出了新作《我的父母中国》,《春晖》两首歌曲全网上线后,歌曲好评如潮。从整体歌曲基调来看,一个唱的是时代,一个唱的是个体,
阿里本地生活“一减九加”助力海口经济复苏

4月12日,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与海口市政府达成合作,阿里本地生活将在海口推行“一减九加”计划,包括:旗下“饿了么”平台降低服务佣金,为海口经济复苏注入“强心针
海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海南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海南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海南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二、凡来源非海南网的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。